
认识火根老师在哪一年,不准确了,大约在十年前。哪个场合,也不记得了,但一定是在课堂或者论坛上。
能记起的,是2015年10月份在天津举办的尚权刑辩论坛,与薛老师有一场“法窗夜话”,来自全国各地的律师,晚上有十几位,将薛老师请了来,请他掏“干货”。圈内人人皆知,薛老师的“绝世武功”是打司法鉴定。这在一般律师眼里是隔行隔山,狗咬刺猬,而在薛老师这里,总能出奇制胜,“疗效显著”。

薛老师是如何攻克司法鉴定这道难关的?不曾问过,只记得,有一次课上讲过一个故事,印象极为深刻。
话说那是一起什么案子?故意伤害?强奸?看点在于:为了确定嫌疑人能否给受害人大腿内侧一脚踢成伤痕,薛老师做了一场模拟实验,实验请的是一位失足者,身高、胖瘦与受害人近似,与受害人穿同样款式的衣服。当然,嫌疑人也请的是替身,替身也是按嫌疑人的体征量身定做的。至于如何踢,就按嫌疑人与受害人的描述与口供来。

不知道有多少辩护人能想到这个主意,想到了又有几人能做一场实验,而我认为,思路开阔、另辟蹊径应该是他辩护生涯中的常态,也是他能够成名的关键。如果一个律师很厉害,而与我没有交集,与一个律师很厉害,却与我互有好感,是两层境界。而薛老师与我,偏偏属于后者,说自己受宠若惊有些夸张,说自己虚荣感、存在感满满,并不为过。
被这样的人物认可,并不代表自己有多能,却足以说明薛老师有多谦逊。如果说身形健硕、气场十足是刑辩律师的标配,那薛老师一定是个另类。他是典型的玉面书生,身材挺拔消瘦,却并非弱不禁风。他不属于风流倜傥的类型,却有知识分子的斯文,尤其是一副眼镜,似乎专为衬托他的学识与风度。如果只停留于此,也没多大看头,因为天生自带的一种洒脱不羁、诙谐幽默,便赋予这个人独有的外化气质与内在灵魂。
讲台上的薛老师是有趣的,夜话中、饭桌上的薛老师同样有趣。薛老师喝白酒不含糊,不耍滑,不劝人,不居高,喝完满上,有敬有还,和大家没有丝毫的距离感,吃哈尔滨红肠时不用筷子,拿手捏起来一片放进嘴里,自然且率性,让人感受不到大律师的气场,带给人的只有轻松活泼。
薛老师还记得去年9月11日告别时我和他说过,请他来山西给律师讲课的事,他太太爱吃山西的面食,让我有点不好意思,人家还记得,自己却没邀请。这一次,再次约定,今年一定要请他来讲,而且人家不收分文。就在前天,刚在群里抢了薛老师的红包,薛老师就给我微信里留言,尽显情意与关心。

人人都想混个好圈子,都希望向上社交。然而,自身实力是一方面,圈子里的大佬如何,才是关键。如果一个人为了讨好,不惜用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甚至人家根本不搭你的茬,一切都是白瞎。反过来,如果一个人本来层次不低,甚至很高,却不以高自居,愿意对同行尤其是后辈加以扶持,这个人因为让人舒服,吸引了无数的粉丝。在这个人人皆可迅速走红的时代,粉丝数量的多少并不能代表什么,而粉丝发自内心的欣赏与认可,如果能够经久不衰,这才是征服粉丝的硬道理。薛老师做到了,尤其是在以人大911为缩影的江湖上。911少了薛老师,课程难免干货有余,趣味嫌少;薛老师没有911,传说不能着陆,百闻不如一见。二者的珠联璧合,可以预见来年乃至今后,薛老师是911的台柱,911是薛老师的舞台。
一个在太原,一个在南京,在刑辩律师的江湖相遇了;一个在讲台上,一个在讲台下,在课堂上相熟了;一个在夜话的中心,一个在围观者的圈中,因为共同的兴趣而相知了;一个在酒桌西,一个在酒桌南,虽然中间隔着两位,却一个端白酒,一个端啤酒,碰杯不成问题。你敬我,我敬你,从江湖敬到了桌上,从桌上敬到了心里。
(文章选自“辩护人孟唐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