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晚19:00至21:00,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业务三部在青年汇举办“刑辩夜话”第二期活动。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其他律所、高校在读研究生及本所律师共40余人参与。
活动围绕“新形势下如何开拓业务”、“如何深耕刑事业务”、“AI对刑辩业务的影响”、“短视频时代如何做好律师宣传”四大主题展开,嘉宾乐嘉昕律师、王硕律师、薛火根律师分别分享了专业见解与实践经验,现场交流热烈,思想相互碰撞,火花频出。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业务三部主任王素军律师担任本次活动主持人。王素军律师介绍了业务三部的基本情况以及活动主题对当下律师业务的意义。他通过提问与引导,激发了现场的讨论热情,使分享嘉宾与在场听众能够就自身对活动主题的认识进行深入交流。
乐嘉昕律师围绕“AI对刑辩业务的影响”与“短视频时代律师的有效宣传”两个主题进行分享。
针对主题一AI对刑辩业务的影响,乐律师援引解读了最高法2025年上半年刑事数据,揭示了刑辩律师当前面临的核心困境是刑事案件总量的持续下降、轻罪时代下委托律师辩护的意愿降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广泛适用等因素导致的业务萎缩。AI的出现对传统律师行业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对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她认为在此背景下,刑辩律师更应专注钻研业务、提升核心竞争力。AI给律师行业带来了新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刑辩律师要学会运用AI为开展工作赋能增效。
针对主题二短视频宣传,乐律师结合自身自媒体尝试的经验,总结律师新媒体运营的关键在于:目标、行动、坚持。她分享了已验证的路径:精准定位、积极行动、持续坚持。
乐律师以“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希望尚存的时代”作结。她相信,当目标明确、行动有力、坚持到底,我们终将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找到破局之道,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王硕律师分享的主题为“新形势下律师如何开拓业务”。
新形势指的是律师行业面临律师数量激增、竞争加剧、经济下行导致案源减少等挑战,同时AI与自媒体重塑服务模式,对办案策略提出更高要求。律师应主动适应变化,提升专业能力,拓展案源渠道。首先,明确自身优势与方向,避免盲目贴标签;其次,深耕专业领域,提升核心竞争力;再次,寻找与自己志趣相同的律师,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最后,保持耐心,拒绝消耗型客户,维护良好合作关系。在业务拓展中,注重人脉积累与客户关系维护,及时跟进案件,提供情绪价值,增强粘性。谈判前准备充分,展现专业素养与诚意。总之,律师应积极应对挑战,以行动为先,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薛火根律师分享的主题为“律师如何深耕刑事业务”。
薛火根律师首先讲述了其在职业初期亲自办理的三个案件,分享其通过法医学的专业背景和钓鱼这一爱好获得办案契机的经历。在薛律师看来,理想中优秀的刑辩律师不应局限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两本通”,而应是集君子、神探、法律专家、博物专家、演说家、心理学家为一体的六边形战士。因此要拓宽视野,持续、全面地学习各种知识,积极投身实践当中,积累察言观色、待人接物的经验。最后,薛律师幽默地指出“律师不要一个人吃午饭”,借用饺子导演的话“出来混,最重要的是先出来”,鼓励年轻律师敢于社交,抓住各种机会在各种场合积极地展现自己。
业务四部李圆圆律师提出女性律师在律师行业内面对的特殊困境,寻求在场嘉宾和听众的建议。
刘琦琦律师结合自身职业成长过程、性格特征以及自媒体发展之路分享宝贵经验。刘律师认为律师社交不仅限于常规意义上的应酬,还有很多其他的种类和方式,比如外出学习、参加运动兴趣团体或参加一些读书会等,都有助于拓宽视野并且结交更多的人。对刘律师而言,参加律师同行的学习活动并且和年轻律师分享自己的执业经历和感想,录制一些普法小视频,在一定程度都是一种社交。通过这些方式,刘律师在职业发展上也获得了收获。所以刘律师认为对于社交这一概念,思维要拓展一点,不要再局限于传统。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社交方式,才是长远的、有效果的。